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总有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
(资料图)
醉酒后行驶车辆。
酒友醉酒后驾车身亡,
同饮者需不需要承担责任呢?
钟祥男子江某邀请好友
范某等人聚餐
范某饮酒后骑车回家
途中摔倒死亡
范某家属向法院起诉5名同饮酒者
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日前
钟祥市人民法院
结合双方过错程度等因素
依法判决5名同饮者
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等各项损失
共计22000元
江某辩称,吃饭过程中,大家没有不文明劝酒行为。
聚餐结束后,他也对范某说过大家一起玩一下,休息一下再走,但范某坚持要自己骑车离开,他已尽到照顾义务。
其他4名共饮者辩称,吃饭过程中都没有不文明劝酒行为,也尽到相应提醒义务。
法院经审理认为范某酒后驾驶电动车是事故形成的原因。
范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酒量及酒后行为应有完全的辨认及控制能力,应当认识到过量饮酒且酒后驾车可能会带来的危险后果,但其没有克制自身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驾驶要求,仍然酒后驾车出行,其自身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于江某和其余4名共饮者应否担责。虽然五被告与范某的死亡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与范某一同饮酒,相互之间互负注意义务,包括事先提醒和事后照顾、保护、救助、妥善安置等义务,其中聚餐组织者义务相对更大。
但江某和4名共饮者对范某酒后驾车行为疏于积极警示劝诫,未成功劝止范某酒后驾车,存在一定的过错,依法应承担相应责任。
鉴于此,法院酌定被告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22000元。依法作出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均未上诉,该判决已生效。目前,五被告已依生效裁判文书履行完毕。
承办法官介绍,对于在饮酒后意外死亡的后果,组织、参与聚会的人员存在四种情况就会被判定有过错: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喝酒、在明知对方醉酒的情况下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回家和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其中组织者应该较其他共饮者承担更高的注意和安全保护义务。
来源:荆门发布、云上钟祥
摘选内容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